“人死了,钱却没花完”,这句话常被视作人生最大的遗憾。然而,如果一个拥有数十亿财富的人突然去世,而他的娇妻仍在身边,儿子年幼,那种遗憾便远远超出了“遗憾”二字的范畴。54岁的油画大师陈逸飞,虽然在他快到60岁时突然离世,却留下了妻子和儿子,还有曾是前妻的儿子的遗产争夺。陈逸飞的一幅画竟能卖到上亿元,这背后究竟有什么秘密?为何他的遗孀会将前妻的大儿子告上法庭呢?
1946年4月12日,陈逸飞出生在浙江宁波镇海县的一间简陋小屋里,家中长子,且父母早已年过四十。作为中年得子的陈逸飞,降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喜悦与温暖。他的父亲是一名化学工程师,而母亲则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温文尔雅的女性,家庭氛围充满了知识的气息,也为陈逸飞日后的艺术追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剩余85%但陈逸飞的童年并未在宁波度过太久。家人不到一年便离开了宁波,启程乘轮船前往上海。陈父年轻时曾在上海工作,但随着上海沦陷,他不得不回到宁波避难。随着二战结束,陈父再度回到上海,继续自己的事业。到了上海,陈父在上海钢铁二厂担任化学工程师,母亲则全职照顾陈逸飞和年幼的弟妹。
陈逸飞五岁便进入了当地的宁国路小学。得益于母亲的启蒙教育,他在算术和识字方面表现出色。年幼的陈逸飞开始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他擅长在黑板上绘制板报,他很快被推荐到上海市少年宫进行专门的绘画学习。在父母的鼓励下,陈逸飞逐渐爱上了色彩,尤其是在他父亲的化学实验室中,他经常看到各种颜色的化学试剂瓶,色彩的丰富感激发了他内心的艺术情怀。母亲的天主教信仰也对陈逸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堂里的玻璃彩画、雕塑和管风琴深深吸引了他,这一切都成了他日后创作灵感的源泉。
1960年,14岁的陈逸飞得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附中正在招生,这对他来说无疑是进入美术界的最佳机会。尽管他的父亲坚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并且对陈逸飞选择美术道路持保留态度,认为画家一生难以富贵,但陈逸飞坚信自己对艺术的热爱,最终得到了父母的同意。
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陈逸飞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附中录取。1965年,他顺利毕业,并选择进入上海油画雕塑院工作,成了业内的一颗新星。虽然父亲曾对他的艺术之路有所质疑,但看到儿子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就,他也开始欣慰地接受了儿子的选择。
1972年,陈逸飞遇到了他的第一任妻子——张芷。她是一位美丽的模特,也是他的同学。两人在共同的艺术爱好下很快走到了一起,最终结为夫妻。婚后,张芷不仅贤惠做菜,还在生活上给予陈逸飞极大的支持。陈逸飞也全心全意投入到事业与家庭之中,他和张芷一起,为了儿子陈凛的成长努力着。
然而,到了1980年,陈逸飞却做出了一个让周围人都无法理解的决定——去美国深造。他认为自己在国际艺术舞台上还存在差距,想要向世界一流的艺术家学习。虽然这一决定引起了质疑,尤其是家庭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但张芷始终给予支持。1980年,陈逸飞带着仅38美元来到美国,开始了艰苦的求学之路。
在美国,陈逸飞不仅努力学习,还开始打工、卖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回家时经过了哈默画廊,看着那座宏伟的画廊,他暗下决心:“有朝一日,我也要在这里举办个人画展。”正是这份坚定的信念,促使他转变了创作方向,开始专注于山水画,尤其是周庄这一中国古镇的景象,成为他艺术的新灵感。
随着陈逸飞个人画展的不断举行,他的声誉也逐渐提升,最终在1984年,他的作品《水乡的回忆》成功在纽约的哈默画廊展出,正式获得国际艺术圈的认可。几乎就在这一年,陈逸飞也完成了学业,获得了艺术硕士学位。
然而,随着事业的高涨,陈逸飞和第一任妻子张芷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1986年,二人和平离婚。虽然离婚,但他们依然保持朋友关系。陈逸飞对张芷的补偿协议也成为了日后家庭纷争的根源。
1996年,50岁的陈逸飞遇到了第二任妻子宋美英。她是一位年轻的模特,两人因共同的艺术兴趣而开始接触,渐渐产生了感情。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陈逸飞决定再次步入婚姻殿堂,给宋美英一个承诺。婚后,二人恩爱有加,陈逸飞的艺术创作也达到新的巅峰,他为妻子画的作品,尤其是《玉堂暖春》在拍卖市场上创下了巨大的纪录。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5年,陈逸飞在忙碌的工作中突发胃出血,最终因抢救无效离世,年仅58岁。陈逸飞未曾等到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光便匆匆离去,令许多亲友深感惋惜。
陈逸飞去世后,遗产分割成为了困扰家庭的难题。尽管陈逸飞的大儿子陈凛与宋美英及小儿子陈天已经达成了财产分割协议,陈凛却因一笔200万美金的补偿款反悔。该款项与陈逸飞当初对张芷的协议有关,最终,这场遗产争夺战进入法庭,双方在法庭的调解下最终达成了50%对50%的财产分割协议。
陈逸飞一生奔波,为了梦想而不断追求,最终以一场疲惫的离去告别了世界。然而,留下的却是他永恒的艺术作品和深刻的文化影响,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不会被遗忘的艺术巨匠。
发布于:天津市倍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