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聪明钱”的布阵)
一
“还是先撤吧……”在犹豫中,风险偏好稳健的杨女士选择减仓纳指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转而增持多只聚焦“先进制造+科技创新”成长主题的国内制造与科创类ETF。
刚刚过去的一周,美股表现动荡。受美国下调非农就业数据、美联储态度模糊等多重因素影响,美股震荡调整、美元最终回落。杨女士判断,也许是时候锁定部分收益了。
近两日,A股表现远超预期,几乎未受到外围市场波动影响,上证指数重新站上3600点,并突破此前反弹高点(3636点)。
8月7日,上证指数收于3639.67点(+0.16%),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数分别收于11157.94点(-0.18%)、2342.86点(-0.68%)。杨女士注意到,自己前一交易日新买入的几只科创类ETF出现小幅亏损,而尚未全部卖出的纳指ETF却贡献了当日收益。
这是否意味着,她的换仓策略失误了?
杨女士并不这样看。她认为,在风险环境下保持资产配置平衡、适度增配人民币资产依然是明智之举。
她的观点并非孤立。瑞士百达资产管理继续对中国股市维持超配立场。联博基金市场策略负责人李长风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性改革正逐步显效,长期投资价值持续提升。
相比之下,美股更显“魔幻”。高盛交易员指出,在当前市场动能主导下,尽管美国经济衰退概率高达30%,股市依旧强劲上涨,“做空似乎变得不合时宜”。
当日,美国三大股指涨跌互现,纳指收于21242.7点(+0.35%),道指、标普500则分别收跌至43968.64点(-0.51%)和6340.00点(-0.08%)。
进入2025年下半年,恰逢立秋时节,中国政策层面持续发力。标普国际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与“稳定”展望不变。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指出,标普报告对中国经济增长韧性和债务管控成效高度认可,体现了对中国经济向好前景的信心。2025年上半年,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打好政策“组合拳”,保障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好于预期,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民生兜底保障进一步加强,中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5.3%,比去年全年提高0.3个百分点。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期值提高至4.8%,较4月的预期上调0.8个百分点。
8月1日,央行和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办法》,明确六大关键金融设施的监管框架,强调系统性风险管理与双向开放保障,旨在提升金融效率,推动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各项支持政策也在持续落地,包括鼓励消费、优化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改革也正稳步推进。整体来看,当前市场氛围并非“强刺激、快上涨”,而是多维度信心提振与制度重构。
有分析人士认为,标普报告显示中国财政与外储的状况稳健,具备充足政策空间以应对潜在经济波动。尽管面临结构性挑战,但整体风险“可控且不具系统性”。
截至2025年7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为32922亿美元。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称,受美元指数上涨、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变动等因素影响,外储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动的双重作用下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外部不确定性仍在升温。例如,自2025年8月7日起,美国将全球平均关税提高至17.2%。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表示,该政策可能对我国转口贸易造成冲击,出口回落压力上升,但实际影响可控。
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指出,下半年,中国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同时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基于此,杨女士对人民币资产保持信心。
二
立秋已至,暑意未退。全球资本市场亦显躁动。
8月7日,A股上证指数收于3639.67点,沪深两市成交量显著放大,北证50指数领涨。
一位资深投资者指出,A股本轮反弹的主因是政策与市场预期的博弈联动。
8月5日,A股两融余额升至2.0002万亿元。这是时隔10年,两融余额再度突破2万亿元大关。
回看过去一周的A股走势,投资者似在“用脚投票”,对政策支持与结构性行情抱有信心。
然而,市场仍面临核心问题:盈利支撑从何而来?
目前,A股盈利结构正从房地产、周期性行业、出口三大传统方向,转向“政策推动下的制造业重构”“科技含量提升”与“结构性出海”三大战略方向。
现阶段的市场韧性来自信心提振、估值修复与政策支持三重驱动。
目前,A股政策面正在从“托底式”干预转向“结构性”修复,这要求投资策略从“博反弹”转向“找主线”。A股反弹已进入“结构性轮动+政策博弈+基本面修复”三元驱动阶段。
7月A股、港股普涨,市场仍呈现存量博弈特征。贝莱德基金经理神玉飞指出,当前市场主要受益于“反内卷”和资源自主可控等主题。
神玉飞预计,8月将重点关注以下方向:一是中报优质权重股带来的结构性机会,尤其是银行板块;二是AI(人工智能)应用与机器人赛道带来的事件驱动机会;三是消费板块内部结构调整中出现的“高切低”机会。
展望8月,瑞士百达首席策略师卢伯乐表示,中国央行态度转向宽松,政府政策持续加码,旨在通过“反内卷”战略淘汰弱势产能企业,提升经济质量。
他认为,尽管美股创历史新高,但估值过高,易受关税政策滞后影响冲击,仍应维持中性立场,更看好新兴市场,超配中国。
联博基金副总经理朱良指出,市场对关税的不确定性更甚于数字本身。在中国及时应对后,政策稳定性逐步增强,市场信心有所修复。从贝塔收益看,当前1.7%的实际利率水平预示中证800指数未来一年或有较高正收益概率;从阿尔法角度看,拥有稳定现金流、高分红能力或ROE(净资产收益率)持续增长的企业更具投资吸引力。
而全球市场尤其美股正在经历一场“信仰与估值”的拉锯战。
相比之下,美股虽有科技巨头财报的支撑,但估值已达历史高位。彭博数据显示,美股TMT(电信、媒体和科技)板块远期市盈率达26.7倍,为2009年以来新高,且板块内部相关性升至0.49,预示系统性风险或在积聚。
TMT板块估值高企,标普500前七大科技公司市值占比超33%,但盈利贡献不足25%,集中度创互联网泡沫以来新高。
有分析师预测,2025年下半年,美股TMT板块预计增长11.8%,虽然仍高于大盘平均,但增速优势正在缩窄,或将压缩其估值溢价空间。
8月7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4.24%,部分资金回流债市,部分流入黄金、加密资产等避险品种,比特币、以太坊近期反弹,反映市场情绪波动而非理性定价。
或许,杨女士的调仓正体现了“聪明钱”的典型特征——以一时的波动换取更大的政策红利空间。
倍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