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执业律师张晓玲从2013年到2023年,连续十年在爱康国宾体检。
年,她的体检报告都写着"双肾未见明显异常"。十年间,她从未收到任何患癌风险提示。2023年,报告上终于出现了一行小字——"右肾钙化灶"。
医生告诉她:"这就像手指破皮结痂,没事的。"
她信了。
2024年,她换了一家体检机构。B超医生盯着屏幕,眉头紧锁:"右肾有个3.5cm的肿块,血流信号丰富,建议立刻就医。"
一个月后,她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被确诊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
2025年2月,癌症已骨转移晚期。专家的话像刀子一样扎进她的心:"肾癌和骨转移绝不是一年形成的!如果早发现,根本不会到这一步!"
爱康国宾的回应更让人愤怒:"癌胚抗原(CEA)和肾癌无关,我们没责任!"
可国际医学指南明明白白写着:B超才是肾癌筛查的核心手段! 他们连3.5cm的肿瘤都"看不见",这算什么专业体检?
展开剩余82%2018年,爱康国宾CEO张黎刚亲口承认:"有些机构让护士假冒医生做B超,抽了血直接倒掉,伪造报告!"他冷笑:"癌症检出率只有千分之三,造假根本不会被发现!"
六年过去,爱康国宾自己成了"造假惯犯"。黑猫投诉平台上,1300多条控诉触目惊心:
成都李女士在爱康查出"乳腺结节",三甲医院复查:"完全正常!" 武汉一位老人的体检报告"一切正常",五个月后确诊舌癌晚期 江苏消费者被诊断"肺结节4mm",中西医结合医院CT:"根本没有!"更讽刺的是,爱康国宾的"专业"竟如此廉价。上海爱康因"报告缺项"被罚2万、北京爱康因"使用无资质人员"罚5万。一条命的代价,还抵不上一台仪器的月租金!
张晓玲拖着换过骨头的腰,挨个部门举报:卫健委、市政府、市场监管总局……她不要赔偿,只要一个真相。
但法律给了她当头一棒,《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最高罚款1000元。
而且,想要认定医疗事故?必须先证明"漏检是直接导致张女士发展至癌症晚期的直接原因"。爱康国宾轻飘飘一句"启动第三方调查",却连她的血样都"弄丢了"
热搜评论中,网友们愤怒地评价:"公立医院年年发现问题,爱康永远'没病'!""他们不是体检机构,是殡葬业推销员!"
今天,张晓玲还在病床上写诉讼材料。爱康国宾的广告却铺满地铁:"科技守护健康"。
多可笑?他们守护的只是自己的百亿生意!
全国54个城市,170家体检中心照常营业;每年1000万人手持"未见异常"的报告走出大门;CEO张黎刚豪言:"三年内突破百亿营收!"
这不是疏忽,不是失误。
这是拿着听诊器的谋杀!
张晓玲的遭遇绝非孤例。
回溯爱康国宾近年来的违规记录,一条清晰的作恶链条浮出水面。2024年卫健委抽检发现,其13%新入职人员未取得执业资格证,CT阅片时间仅4.2分钟(公立医院标准15分钟)。宁波市场监管部门查获超期服役的血沉仪,已为5200人次提供"服务"。套餐式体检人均服务时长仅18分钟,2024年杭州某患者肠癌漏检正是"流水线作业"的恶果。
更讽刺的是其"危机公关"模式:
对投诉者发放"关怀补助"(通常500-1000元)替代赔偿 对外宣称"邀请第三方调查",实则拖延时间 媒体曝光后紧急开会,却始终不提供血液样本爱康国宾的乱象是民营体检行业的缩影。《中国体检行业白皮书》显示,2024年民营机构误诊率1.2%,远超公立医院0.3-0.5%。
根源在于三大割裂:
尽管配备128层螺旋CT等高端设备,但38%民营机构存在无资质人员操作问题。爱康国宾甚至让护士冒充医生出具超声报告。
"144项检测仅需999元"的营销策略,实则是将严肃医疗降维成快消品。2023年北京爱康推出的"5.9折体检卡",直接导致服务缩水。
《健康体检管理规范》要求异常结果追踪,但爱康内部数据显示仅23%异常报告得到随访。其CEO张黎刚一边自曝行业黑幕,一边放任自家机构重蹈覆辙。
当张晓玲的右肾被癌细胞吞噬时,爱康国宾正忙着冲刺百亿营收。其战略规划显示:将口腔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宣称"十人检查九人需治疗";与800家医疗机构合作拓展外包业务,进一步稀释服务质量。
而监管的绵软处罚更像变相纵容。上海爱康因未填写体检项目被罚2万、南京爱康违规拔牙仅罚1.4万、北京爱康使用过期器械罚款5万。
这些数字在生命面前何等荒谬!
当健康成为生意,谁来守护生命尊严?
今天,仍有无数人走进爱康国宾的大门。他们信任白大褂,信任体检报告,信任"专业"二字。
可谁又来信任他们的生命?
发布于:浙江省倍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